查看原文
其他

李宝聚委员的这篇提案,被现场办理并被多家媒体全文刊登

北京民盟 2021-08-26

 

1月13日上午9时,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第一场“小组会”召开,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协工作报告。中共北京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杜飞进来到第三组,听取委员的建议和意见。


会上,市政协委员、民盟市委委员、民盟中国农科院委员会主委、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提出如下建议:


   媒体报道农产品安全事件有时缺乏科学性,不但容易引发社会公众的担忧和恐慌,还给农民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,使农民利益直接受到侵害,同时,政府部门也应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。


杜飞进对这一提案进行现场办理,他表示,宣传部门要将李宝聚的署名文章在媒体上尽快发表,同时建议权威专家在第一时间发声。“媒体是大众传媒,如果正确观点不去占领,那么错误观点就自然会去占领。媒体应积极把权威观点通过媒体、互联网广泛传播出去,让更多受众掌握后,错误观点自然就会被屏蔽。”


今天,《北京日报》等多家媒体全文刊登了李宝聚委员的这一提案,新浪财经、和讯网等商业网站也进行转载。

北京日报


北京青年报


新京报


千龙网

提案全文如下:

农产品安全事件报道也要讲求科学性

    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“舌尖上的安全”越发引人关注。尤其是近年来农产品安全事件的不实报道,更是引发社会公众的担忧和恐慌,还给农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。因此,媒体报道农产品安全事件时,要讲求科学性。

      2006年至2018年间,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农产品安全事件曝光,各路媒体争相“大做文章”。其中,就有不少不实报道,而这些不实报道大多存在缺乏科学性分析、混淆概念、以偏概全、夸大事实、误导等问题。

例如,某卫视以《香瓜“嘎嘎甜”要喷增甜剂》为题,对黑龙江绥化市兰西县香瓜主产区瓜农给香瓜喷“增甜剂”进行报道,而所谓的“增甜剂”,主要为微量元素、氨基酸、钾肥,毒性都是很低的。多家媒体对《黄瓜卖相好 全靠“神奇药水”》为题进行报道,并在报道中称神奇药水的主要成分与避孕药成分相似,对人有很大的坏处,影响人的生长发育。其实,报道中黄瓜顶花蘸的激素为植物生长调节剂,但其成分与避孕药的成分并不相同,这两则新闻都存在误导之嫌。

农产品安全事件报道后,造成整个产品市场的需求下降,使农民、农产品经营者损害巨大。《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被注红药水根本不能吃》报道发布后,海南的良种西瓜每斤价格跌至两三毛,给海南瓜农带来的损失约为3000万元。在《打药催熟香蕉,卖水果也有潜规则》的新闻报道后,香蕉价格从每公斤6至7元跌到2元。

 为避免再次出现“伤农事件”,新闻媒体在报道中要做到科学求证,把握好理性用词,避免倾向化解读。在做农产品安全的相关报道时,应努力做到科学求证,对事件进行取证、剖析,向相关部门、专家求证等一系列探索科学事实后,再进行报道。在进行相关报道时,要理性用词,切勿表述含糊引起公众负面疑虑,更不应该为了吸引观众、追求新闻轰动效应,使用过激性词语。对于已误报的新闻,要实时、准确地反馈最新的新闻消息,保障农民利益。

       建议相关部门要规范农产品市场管理,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。提高服务水平,建立与农户的双向交流。加大力度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,规范标准化基地建设,强化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。建立并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,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。最重要的是,要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,消除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盲区,政府应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的正面科普,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和信息库建设,重视市场信息的收集、整理,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系统,及时将信息公布于众,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。相关专家应承担社会责任,在面对不实报道时,应对相关事件进行深度分析,使公众了解到真相。


各位盟友,李宝聚委员的这篇提案,是否引起了您的共鸣?欢迎在文后留言~


2019年北京市两会还在继续,如想了解盟员代表、委员的更多参会情况,请浏览民盟北京市委网站“2019年北京市两会”专栏,或点击页面左下角的“阅读原文”查看。


(根据《北京日报》《新京报》等多家媒体报道综合整理)媒体报道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